7月15日,浙江华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华生科技”)发布公告称,“年产5700吨超薄特种电容薄膜建设项目”按计划顺利进行。本项目共引进国外先进电容薄膜专业生产线两条,其中,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已正常生产,批量出货。与此同时,项目第二条生产线已成功完成试机工作。
该项目于2022年立项,总投资约4.7亿元。公告显示,尽管目前电容薄膜业务在公司整体营收中占比仍小,但项目的推进将有助于完善产品布局、提升综合竞争力,并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。从公司长期战略来看,该项目亦被视为探索“第二增长曲线”的关键支点。未来,华生公司计划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,推动产品有序进入行业中高端市场。
此外,华生科技还计划在浙江省海宁市投资建设“年产15000吨功能性电子薄膜材料建设项目”,总投资金额3.6亿元,主要产品类型同样为电容膜,主要面向电子与新能源行业。
拓展阅读:
高端电容膜
高端电容膜是薄膜电容器的核心材料,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、大型储能电站、高铁牵引变流器、光伏逆变器等高端装备,直接影响终端设备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能。随着 “双碳” 目标推进,功率电子设备向轻量化、小型化、高耐压方向升级,对高端电容膜的性能需求持续攀升,推动行业技术密集度不断提升。
市场数据显示,全球薄膜电容器用薄膜需求量呈稳步增长态势,2024 年已达 17.2 万吨,同比增长 13%;预计 2025 年将增至 18.6 万吨,2029 年有望突破 23.5 万吨。其中,高端电容膜因适配新能源等高端领域,需求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在此背景下,国内企业加速高端电容膜国产化进程,逐步打破海外企业技术垄断,行业正处于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的双重红利周期。
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,国内主要企业包括海伟集团、大东南、铜峰电子等,其中海伟集团在超薄电容膜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国际竞争对手如东丽、波洛莱等占据高端市场。技术发展趋势方面,超薄化(2-5μm)、耐高温(125℃+)、低介电损耗是主要趋势,双向拉伸技术是核心壁垒。政策支持方面,国内政策鼓励新材料产业升级,支持技术创新和国产替代。应用案例方面,创富新材为新能源汽车、光伏逆变器提供产品,达孚新材的超薄电容膜应用于储能和通信领域。产业链协同方面,上游依赖进口设备(如德国多尼尔生产线),国内企业如中仑新材在双向拉伸技术上有突破。挑战与风险方面,技术壁垒高、设备依赖进口、研发投入大、客户认证周期长。2025 年市场数据方面,全球薄膜电容器用薄膜需求预计 18.6 万吨,国内 BOPP 电容膜市场规模增长显著。
总之,高端电容膜市场前景广阔,但也面临诸多挑战。国内企业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,提升技术水平,加强产业链协同,以实现国产替代和产业升级。华生科技等企业的积极布局,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Copyright © 2023-2043 湖北省金中德科技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号:鄂ICP备2022013949号-1 网站维护:武汉网站建设公司